研究生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14浏览次数:2745

报告题目基于老药二次开发策略的新药开发
报告人:李剑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药公司 副经理
Email:jianli@ecust.edu.cn
时间:2016年4月18日(周一)上午10:30
地点:仙林校区化学楼G-211
邀请人:叶德举 教授(dejuye@nju.edu.cn)
 
摘要:老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老药优良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合成可及性、原研用途SAR清晰性等优势,以老药为探针分子,针对特定表型筛选模型或分子靶标开展化员工物学研究,既可以开发老药的新用途/新适应症(2.4类改良型新药),又为基于老药分子的新结构化合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机制信息(1类新药)。中心目的是从结构或靶点(机制)两个层面开展创新药物发现,并由此衍生出“药物发现的化员工物学”研究方向。利用上述研究思路,李剑与药理学和生物学同行合作,从自建的已上市药物库(老药库)中发现:(1) 抗真菌老药盐酸萘替芬具有抗MRSA新用途,在国际上首次概念(proof-of-concept)证明萘替芬发挥抗MRSA药效的靶标是CrtN(去氢角鲨烯去饱和酶)[1];保护性杀菌剂老药福美双是第一代共价PDHK1抑制剂,证实产酸率(ECAR)与耗氧率(OCR)的比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是否对PDHK1抑制剂敏感的判定标准[2]
 
报告人简介:李剑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7-至今在华东理工大学药公司任教,现任药公司副经理,其间,2009.6-2009.8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访问研究。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药学学报》青年编委。曾荣获全国药学青年工作者最新成果一等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负责人)、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第八届“挑战杯”中国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和第七届上海市老员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指导教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两次)。先后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徐汇区学科带头人。迄今已在Nat. Chem., Bio、Nat. Commun., J. Med. Chem.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36项(授权12项),其中1项有关抗艾滋病的新药专利已经转让给上海医药集团,2项有关抗耐药菌的新药专利已经转让给人福医药集团。独立构建了规模排名国际前列的已上市药物(老药)实体库,包含近1400种老药样品,可开展广泛的老药二次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 Chen, F.#; Di, H.#; Wang, Y.#; Cao, Q.; Xu, B.; Zhang, X.; Yang, N.; Liu, G.; Yang, C.; Xu, Y.; Jiang, H.; Lian, F.; Zhang, N.; Li, J.*; Lan, L.*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6, 12, 174-179 (Highlighted by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BioWorld Today, and BioCentury Innovations).
[2] Sun, W.#; Xie, Z.#; Liu, Y.#; Zhao, D.#; Wu, Z.; Zhang, D.; Lv, H.; Tang, S.; Jin, N.; Jiang, H.; Tan, M.; Ding, J.; Luo, C.*; Li, J.*; Huang, M.*; Geng, M.* Cancer Research 2015, 75, 4923-4936.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太阳集团tcy8722